蒸发器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蒸发器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朔州全力打造农牧交错带结构调整先行区【消息】

发布时间:2020-09-15 16:08:09 阅读: 来源:蒸发器厂家

草牧业、粮改饲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转型升级产业。2015年,朔州市被确定为全国唯一整市推进的草牧业、粮改饲试验试点市。面对这一重大改革机遇,朔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强化认识,充分发挥朔州草茂林丰、牧业发达的优势,把草牧业、粮改饲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农民稳增收的主抓手,按照“以畜定草、草畜结合、以草促牧、以牧富民”的发展思路,加强领导,政策倾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断扩大饲草种植,做强科技支撑,促进产业集聚融合。三年来,草牧业、粮改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趟出了新路子,积累了新经验。2016年5月28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专程莅临朔州市进行工作调研,对朔州市草牧业、粮改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同年的8月8日新华网以题为《山西朔州“粮改饲”:玉米的供给侧改革》对朔州市粮改饲工作进行了全面报道;11月20日,人民日报以题为《粮改饲,怎么改?》对朔州市粮改饲工作成效进行了报道。2017年8月5日,人民日报以题为《种粮改种草省事又增收》对朔州市粮改饲工作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再次报道。政策倾斜,资金支持,齐心协力抓推进,为推进草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草牧业、粮改饲工作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朔州在试验初期,各级领导就给予了极大的关怀,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支持。强化领导,提高认识,为草牧业、粮改饲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发展草牧业、粮改饲是农业农村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突破和战略转变。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2015年8月25日,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专门听取了朔州市开展试点工作的准备和启动情况。之后,农业部总畜牧师王智才专程到朔州考察指导试点工作。省委、省政府把草牧业、粮改饲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明确了试点市“党委政府负总责、主要领导亲自抓、有关部门合力抓、业务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实行工作进展情况月报制,及时了解工作进度。朔州市把草牧业、粮改饲列为市级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组,并多次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各级各有关部门把落实国家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市上下不遗余力抓实施,齐心协力抓推进,为草牧业、粮改饲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政策倾斜,资金支持,为草牧业、粮改饲提供了不竭动力。为调动社会参与草牧业、粮改饲建设的积极性,2015年10月,在郭迎光副省长的亲自协调下,省农业厅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省直八部门出台了《关于对朔州市草牧业试点工作的扶持意见》,从饲草种植、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快草牧业机械推广、壮大龙头加工企业和农民组织、提高科技运用和金融扶持等方面,扶持朔州开展草牧业、粮改饲试点工作。朔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草牧业发展的意见》,整合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现代畜牧产业项目、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项目以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棚圈建设资金,明确了土地使用、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养殖户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农业部每年安排朔州市试点资金6500多万元,用于草牧业、粮改饲的推进,市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两项工作的试验示范,2015年投入1000万元,打造了2个3000亩苜蓿基地、1个万亩燕麦草基地和进口牧草机械的引进示范。今年又投入1000万元支持苜蓿产业化发展。县级政府也列出专项资金、出台金融扶持政策。在政府投资的引导下,有效撬动了3亿多元的社会资本投入牧草产业。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搭建紧密联接机制,加快产业集聚融合,推进草牧业提质增效草牧业、粮改饲试验试点以来,朔州全市上下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制定结构调整工作三步战略,搭建紧密联接机制,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畜牧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坚持先易后难,实施“三步走”战略,草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牛羊营养供给侧改革是草牧业工作的最大潜力和优势。朔州市本着务实高效、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了结构调整工作三步战略。第一步,率先在全株玉米青贮工作上取得突破。2015年当年全株玉米青贮总量就达到85万吨,今年预计在150万吨,基本实现了牛羊饲喂全覆盖。同时,玉米去产能取得决定性成果。2014年籽粒玉米种植面积265万亩,2017年调减为180万亩,减幅达30%多,其中,全株玉米45万亩,苜蓿10万亩,瓜果蔬菜等30万亩。加上饲用籽粒玉米130万亩,朔州市去玉米产能215万亩。第二步,在苜蓿和燕麦草工作上取得突破。全市苜蓿种植达到了17万亩、燕麦草15万亩,牧草加工服务组织32家,其中成规模的有12家,三年之内将建成一个成熟的草产业体系,逐步实现国产优质草替代进口草的目标。第三步,在牧草储备基地建设上取得突破。朔州市毗邻内蒙古草原,每年从草原引进羔羊近300万只,与草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年开始着手建设的3个大型牧草储备基地,在满足朔州市牛羊牧草需求多元化的基础上,为草原黄灾、白灾、旱灾提供优质牧草。目前,全市种草77万亩,占到总耕地面积的15%,是试点初期2014年的四倍多,粮经饲比例优化为44:22:34。坚持草畜结合,推进产业集聚融合,草牧业提质增效取得新进展。现代化养殖是结构调整工作的重要牵引力。朔州市以牧草基地为依托,以奶牛养殖牧场化改造、乳品加工为重点做强奶业;以建设标准化肉羊养殖场,推广“牧繁农育”和“户繁企育”养殖模式,发展羊肉精深加工,发展平川区的肉羊产业。2016年年底,朔州市奶牛存栏18.7万头,肉羊饲养量591.5万只,其中出栏360万只。肉、蛋、奶总产分别为11.1万吨、3万吨、55.1万吨。建成标准化养殖园区702个,其中存栏300头以上的奶牛园区228个,1000头以上的肉羊园区357个,朔州市85%的成母牛、70%的肉羊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奶牛存栏、鲜奶产量均占全省的半壁江山,年出栏肉羊是全省的1/5。养殖业对优质牧草的需求潜力巨大,加上国家粮改饲、草牧业战略的推动,朔州市全株玉米青贮、苜蓿、燕麦草等优质牧草需求量迅速扩大,今年饲喂量分别达到110万吨、5万吨、3万吨,牛羊营养供给结构由“谷物”为主向“优质牧草”为主转变,实现了奶牛饲喂的全覆盖。牧草优、效益显,饲喂优质牧草的奶牛普遍日增鲜奶3公斤,奶质明显提高,主要指标普遍超过了国家标准。部分肉羊使用全株玉米等优质牧草育肥后,6月龄出栏肉羊增重2.5公斤,脂肪含量减少2公斤,羊肉品质得到明显改善。朔州市紧紧牵住牛羊全产业链这个牛鼻子,在畜牧全产业链上持续用力。目前朔州市乳制品加工企业4家,年加工鲜奶能力110万吨;肉羊屠宰企业16家,年屠宰加工能力600万只,实现了生产与加工的有效对接。构建紧密利益联接机制,搭建桥梁纽带,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有效的利益连结机制是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成败的关键。朔州市在积极健全和完善龙头企业引领、服务组织合作、农民参与的利益连结机制的同时,也为农民增收趟出了一条新路子。一是以合同订单的模式在养殖场与农民之间形成了契约式的利益连结机制。朔州市45万亩青贮玉米和200多个养殖场签订了购销合同。二是社会牧草服务组织在种养之间架起了合作桥梁。朔州市组建了150多家青贮玉米收获服务组织,拥有收获机械533台套,解决了农民收割难、运输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养殖场无力购买机械、无力组织收贮的困难。组建的32家苜蓿和燕麦草收获服务组织,机械多为进口,总价值5000多万元。三是依托著名草业企业搭建牧草种植服务的桥梁。先后引进了百绿、克劳沃、田园牧歌等草业公司,深入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对苜蓿种植进行指导,弥补了技术不足的短板。四是畜产品龙头企业与养殖园区形成了稳定的购销关系,成为利益共同体。多年来古城集团与50多个奶牛园区建立了价格稳定、质量稳定的合作模式,在奶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又与被其他企业挤出的26个奶牛园区建立了稳定购销关系。金沙滩羔羊肉业公司以合同的形式年收购肥羔羊100万只,成为农民的贴心人。五是农民抱团成立合作社、搞经营、闯市场,解决了土地分散与规模化生产之间的矛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朔城区农民张成厚带领50多户农民成立合作社,种植苜蓿1200亩,户均年收益3万多元。近年来涌现出10多个这样的合作社。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开展,使农民得到了利益。全市77万亩牧草可为农民增收1.8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25元。2016年全市畜牧业产值55.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6.1%。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1600元,比2014年提高16个百分点,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今年有望突破1800元。

本报记者 乔明亮 本报通讯员 邓永攀

天问

航海日记

仙履奇缘安卓版

皇帝养成计划破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