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蒸发器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国第一颗导弹被命名为1059

发布时间:2020-12-25 16:36:35 阅读: 来源:蒸发器厂家

中国第一颗导弹是由五院仿制苏制“P-2”导弹而成,它原被命名为“1059”,即让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在1959年10月发射成功。在仿制过程中,钱学森、刘有光多次在干部会议和全院大会上强调,对技术问题,一定要“不走样地学”。

中国第一颗导弹是由五院仿制苏制“P-2”导弹而成,它原被命名为“1059”,即让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在1959年10月发射成功。在仿制过程中,钱学森、刘有光多次在干部会议和全院大会上强调,对技术问题,一定要“不走样地学”。

1956年10月8日,是我国导弹、航天事业奠定的历史性纪念日,这一天,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国防部五院)正式宣布成立,钱学森任院长。国防部五院成立之后,中央确定了由聂荣臻等人提议的方针:我国导弹研究,采取了“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

五院刚成立时,中苏双方曾就建立和发展我国导弹技术进行谈判,但苏联不愿提供全面援助,只同意接收50名火箭专业留学生和提供两发供教学用的“P-1”模型导弹,即苏联仿制的德国“V-2”导弹。国防部五院的科技人员,在老专家的指导下,利用苏联提供的两发“P-1”导弹实物,对它进行了测绘,通电试验和取样分析,增加了对导弹的感性认识。1957年7月,苏联政府对于向中国提供新技术援助的态度有了松动。9月,以聂荣臻为团长,陈赓、宋任穷为副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赴苏,中苏双方就新技术援助问题进行了谈判。10月15日,签订了新技术协定。协定规定,在1957年至1961年底,苏联将供应我国几种导弹样品和有关技术资料,派遣技术专家帮助我国进行仿制,并提供导弹研制和发射基地的工程设计,增加接收我国火箭专业留学生的名额。

1958年初,苏联专家在我国进行了导弹研制基地和发射场的选址考察。随后,苏制“P-2”导弹及其全套图纸被秘密运到北京长辛店马列主义学院,苏联派来了一个导弹营传授导弹的发射技术。五院的同志都集中在这里,准备边学边仿制。国家还从炮兵营抽调了一部分官兵成立了教导大队,让苏联导弹营进行一对一的教学。

经过近一年的观摩和学习,五院准备开始仿制。仿制苏联“P-2”导弹的工作处于紧锣密鼓的部署中,沈阳的黎明机械厂和首都机械厂被定为生产发动机的厂家。4月,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兵团领导机关和工程兵某部开赴大西北,在甘肃省内的戈壁滩上建设我国第一座导弹、火箭发射试验场。

然而,就在仿制工作即将全面展开的时候,“大跃进”运动的浪潮席卷全国,在高指标、浮夸风的影响下,国防五院也有人提出了一些脱离实际的目标,并一度出现了轻视仿制急于搞自行设计的苗头,认为苏制“P-2”太落后,射程太近,为了以实际行动迎接“大跃进”,要自行设计。他们说:“现在全国人民都在赶超英美,我们再继续仿制下去,走苏联的老路子,什么时候才能赶超英美呢?”为制止这种急于求成的思想,聂荣臻指示:我国导弹事业的起步工作,一定要通过仿制,“爬楼梯,大练兵”,向独立设计发展。他指出,仿制的目的是为了独创,但必须在仿制中把技术吃透,才有利于独创。

国防部五院随即召开了四级干部会议,会议强调:要充分利用已经争取到的外援,虚心向苏联专家学习,把能学到的都学到手。通过仿制,学习自行设计的本领。后来又明确地提出了“以仿制练兵、循序前进”的指导方针。这样,虽然在仿制和向苏联专家学习的过程中,一度出现过生搬硬套或“冒进”的现象,但由于明确了“学习是为了独创”的指导思想,这些现象很快得到了纠正。

在仿制过程中,主要强调完成四项任务:(一)培养一支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二)完成基本建设工程;(三)逐步建立长期的全国性协作网;(四)摸索出一套领导科技工作的经验。

为保证导弹仿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抓紧了相关设备的引进和订购,并于1959年先后派刘有光、李强、王诤去莫斯科,就国防部五院四项工程的设备分交问题同苏联谈判。

中苏两国签订“十月十五日协定”后的头两年,协定执行得比较顺利。从1957年底开始,苏联相继运来了几种导弹样品以及有关的图纸资料和安装设备,派来了几批技术专家。1960年11月5日,聂荣臻副总理亲自赶到酒泉发射试验场,指挥试验。火苗喷射而出,导弹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了!

建筑防爆膜

除颤仪

垃圾车厂家

汗蒸房建造